booking icon
Booking
doctors icon
Doctors
Services icon
Services
contact icon
Contact
blue search icon
Search
wechat qrcode close btn

Latest Health

20 Jun 2020

Ms. NG Tsz Yin Natalie 自閉症:從外星返回地球之旅

美玲(化名)喜歡玩「煮飯仔」,卻不像其他小孩般把道具食物組合成一道菜,而是不斷拿着玩具重複切菜的動作。美玲媽媽嘗試查問女兒喜歡切菜的原因,也曾示範把玩具食物落鍋上菜的步驟,但美玲沒有一點回應,連抬頭看一眼媽媽也沒有,只是繼續自個兒切菜。

美玲媽媽非常羨慕別的父母與寶寶的親密互動,對於女兒不瞅不睬感到氣餒,但卻只能無奈接受,因為這似乎是自閉症兒童的共通點。不少人形容自閉症兒童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表現自我,甚少與人有眼神接觸,對別人的提問不瞅不睬或答非所問,彷彿活在另一個星球般,難以跟「地球人」溝通。這種溝通障礙,在自閉症孩子與父母之間築起一道厚牆︱孩子無法接收父母的說話和指令,而父母也聽不明白孩子在說甚麼。

好消息是厚牆並非牢不可破,關鍵在於父母是否願意作出主動,進入自閉症孩子的星球,了解及學習他們的「語言」。進入孩子星球的第一步是透過遊戲,「投其所好」,觀察及模仿孩子玩遊戲的方法。不少家長習慣不自覺地把孩子的自由遊戲時間變成訓練,玩耍也忙着要教導孩子英文、數理、訓練思維等;但要進入自閉症兒童的世界,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是讓他們放鬆地玩他們喜歡的遊戲,無論是重複拉着同一條橡皮筋,還是耍弄同一個玩具娃娃的魔術貼,父母也得耐着性子跟着,如是者讓孩子感到父母跟他們在「同一星球」。

當孩子在遊戲中願意與父母增加眼神交流時,開始代表孩子歡迎父母來到他們的「星球」,這時父母可開始第二步:學習孩子的「外星話」。例如孩子每次指着蘋果都發出「wada wada」的聲音時,父母不應急着糾正,應先學習認同孩子的「外星話」然後向他重複「wada wada蘋果」︱先重複孩子的「外星語」,再輸入「地球語言」。久而久之,孩子漸漸明白到自己口中的「wada wada」正是父母口中的「蘋果」。第三步輸入語言的同時需要留意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單字還是短句。舉例對於語言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嘗試重複較長的句子,如「紅色的蘋果」。最後謹記說話要保持一致性,免得孩子無所適從。儘管以上的方法未必能讓孩子即時學懂「地球語」,但卻如農夫播種般把「地球語」這顆種子植入孩子的詞庫,待時機成熟,便會自然地運用出來。

美玲媽媽在親子遊戲治療之中,嘗試「投其所好」︱跟着女兒不停用玩具切菜。她逐漸發現女兒玩「煮飯仔」並非希望弄出一道餸菜,而是着迷於玩具菜刀觸及玩具蔬菜所產生的聲音。某天,美玲主動拿起蔬菜道具,發出「sasa」的聲音,美玲媽媽立刻把握機會,教導她「sasa蔬菜」一詞。

儘管美玲還未學懂使用「蔬菜」一詞,但美玲媽媽卻收到另一份大禮物︱某天倆母女在玩「煮飯仔」時,電話鈴聲響起,媽媽欲走開接聽時,美玲竟主動攬着媽媽不放,讓美玲媽媽終於感受到這份渴求已久的親密感。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6722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ast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