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Booking
doctors icon
Doctors
Services icon
Services
contact icon
Contact
blue search icon
Search
wechat qrcode close btn

Latest Health

15 Jan 2020

Dr. TAM Sau Man Barbara 懶惰眼

眼睛作為「靈魂之窗」,原來也有偷懶的時候。這裡說的是弱視,也就是俗稱的「懶惰眼」。患者的眼睛並無結構問題,但無論看遠或近,都會覺得模糊不清,即使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甚至接受手術,仍不會有所改善。

三年前,八歲的傑森(化名)接受了視力普查,他的右眼一切正常,但左眼則檢查出弱視,視力只有正常的兩成。他後來被轉介至眼科,檢查發現,他的左眼不但有斜視,還有六百多度的遠視。

這令傑森的父母大惑不解,為何兒子雙眼視力的差距如此明顯,他們卻從未察覺異樣?

原來,傑森平日只用右眼,一旦將其蓋住,他便無法單靠左眼看清景象。事實上,許多弱視患者都如傑森般,非常依賴正常的眼睛,勉強能彌補另一邊眼睛的不足,故身邊人也未必能察覺端倪。只是單用一隻眼睛有其弊處,例如患者的立體感會較差、健康的眼睛較容易疲累,日後也無法投身要求雙眼視力良好的行業。

一般而言,七至八歲以前是兒童視力發展黃金期,眼睛傳遞的影像信息,則能刺激腦部視力區域發育。一旦錯過這段時期,腦部視力區域就會失去發展的機會,弱視很可能演變成終身問題。因此,弱視必須盡早發現及處理。

然而,正如傑森的個案,即使是他的父母,也未必察覺弱視的蛛絲馬跡,家長又可如何及早找出問題呢?

家長不妨帶三至四歲的孩子接受視力檢查,他們此時開始認字,醫生可透過視力表大概掌握眼睛狀況,視乎孩子的情況,可能再安排屈光檢查、放大瞳孔檢查,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弱視,以及找出其背後成因。

弱視常見的成因有兩種,一是雙眼度數偏差過大,其中一隻眼睛無法形成清晰影像,此類患者需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改善屈光問題;二是斜視,患者的目光不能協調,只能選取其中一隻眼睛所見的影像,他們或可能需要接受手術,矯正偏差的視軸。

不過,正如之前所述,即使佩戴眼鏡和接受手術,患者的視力都無法達致正常水平。故此,在矯正屈光和視軸之外,患者仍須接受遮眼治療,蓋住正常的眼睛,從而鍛煉弱視眼。以個案中的傑森為例,他確診弱視後的四個月,除睡覺外一直遮蔽右眼,左眼視力漸漸回復至七至八成,此後,他逐漸減少遮眼的時間,再經過數月的苦功,左眼視力已達九成,終於不再「懶惰」。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3517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ast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