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已经是末期了,还有希望吗?」
不幸罹患大肠癌的李女士(化名)脸上虽难掩失望之情,但仍坚强地与医生一起商讨合适的治疗方案。
据二○一八年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十大常见癌症中,大肠癌的病發率排名第一,其死亡率排第二,仅次于肺癌。在二○一八年大肠癌有五千六百三十八宗新症,佔所有癌症中的百分之十六点六;一年的死亡个案为二千三百一十四宗,可见大肠癌是常见且危险的癌症之一。
患上大肠癌的确切原因未明,二○一七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数据發现,癌症有年轻化的迹象,同时亦有其他国际研究指出,在二十至五十四岁大肠癌的确诊年轻病人中,通常患者發现时已是晚期,而当中的死亡率亦较高。
大肠癌的徵状与其肿瘤位置有关,如肿瘤位置近肛门,患者大便会有粘液及疴血问题,并时常产生不能排清大便的感觉;如肿瘤接近小肠及盲肠,病徵就不太明显,若情况严重的话,患者右边下阴位置则可能有少许痛楚,并在患病初期排出深色大便,且有贫血问题。
虽说大肠癌成因未明,但现时已知有不少风险会增加患癌机会,包括吸烟、饮酒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研究显示西方饮食中多为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低纤维的食物,容易令人未能摄取足够的纤维。纤维不足会影响肠道蠕动造成便秘,继而长远令有害物质于肠内积聚,增加产生瘜肉的机会。此外,都市人经常久坐不动,如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工作,或每天在家中「煲剧」超过一小时而缺乏运动,患大肠癌的机会较有运动习惯人士高出一成二。有见及此,建议每日做一小时中至强度的简单运动(如行五至六层楼梯),或半小时跑步等运动。
个案中五十五岁的李女士因疴血情况严重,先在大肠镜检查發现于直肠位置长有相当大的肿瘤,听取肿瘤科专科医生意见后,进行了正电子电脑扫描了解癌症期数,不幸發现肝脏亦有癌细胞。经过肠胃外科、肿瘤科及肝脏科医生联合会诊后,决定以手术将所有肿瘤一併切除。李女士顺利完成手术后,做了半年化疗及标靶药物治疗,之后进行为期一年的标靶药物治疗。
大肠癌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即使是癌症晚期,仍有两成的病人有机会改善病况,延长存活期,减少对生活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及早检查及就医。政府已开展大肠癌筛查计划,建议五十至七十五岁人士定期检查。如在大便隐血测试中呈阳性反应,就应进一步接受大肠镜检查。现时之大肠镜检查非常安全、风险极低。如發现大肠有瘜肉而不处理,就有机会演变为恶性肿瘤;如及早發现,可以将其切除以减低患癌机会。美国权威机构 American Cancer Society则提倡降低大肠癌筛查的年龄至四十五岁,故建议相关人士在适当时候做肠镜检查,免除后患。
李女士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检查以了解病况,并保持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至今逾四年尚未有復發迹象,整体状况相当不俗!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1928
(承蒙 东周刊准予转载, 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