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预约服务
doctors icon
医生
Services icon
服务范围
contact icon
联络
blue search icon
搜寻
wechat qrcode close btn

最新健康资讯

15 Feb 2020

黄沛霖博士 等,寂寞到夜深

「惨了!今晚又睡不着了!」

「明天怎麽上班啊?还是应该请病假?」

「已经三点了,只剩下三个小时睡觉……」

以上想法,是否似曾相识?这些,都是陈小姐(化名)每晚的心声。

陈小姐,三十五岁,身体健康良好。她在跨国公司任职多年,并于半年前晋升为高级行政人员。然而,她升职后深感工作繁重,身心愈见绷紧,她的睡眠也受到影响,有时辗转反侧多时才入睡,有时更会彻夜无眠。

为了补回缺少了的睡眠时间,她决心每晚提早数小时就寝,但她往往了无睡意,只能闭起眼翻来复去。等得不耐烦的她,又在床上坐起来,全神贯注地处理公事,只是电邮写完了,短讯回复了,她还是眼光光。两点、三点、四点……看着时间流逝,她愈来愈紧张。

失眠教她担忧的,不只是身体疲累,更是记忆、判断、集中等能力下降,令她无法应付工作。渐渐地,她把工作上的错漏,还有所有不如意事,统统归咎于失眠。

此后,每当她想到失眠,她就焦虑不安,愈接近睡眠时间,这些情绪愈浓烈,令她更难入睡,无论提早多久上床,依旧辗转反侧,使她隔天更为忧心。久而久之,失眠成为惯性问题。三个多月后,她出现抑鬱倾向,觉得一切失去掌控,甚至认为自己会因失眠而死,终于求诊。

看到这裡,也许不少读者都感同身受,联想到自己失眠时的无助。但是,我们真的如陈小姐所想般,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睡眠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治疗,都能有效改善失眠。

最直接的,是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睡觉,这种方法称为「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先说场合,睡房是用作休息的地方;陈小姐常在床上工作,令睡床失去与睡眠的连结,是故躺在床上,仍不想睡觉。再者,她愈睡不着愈焦虑,结果睡床更和焦虑發生连结,使她每次看见睡床时感到紧张。再说时间,我们应顺从自己的生理时钟,尽量在想睡的时候才躺床;陈小姐不理会生理时钟,即使毫无睡意,仍提早许多就寝,自然目不交睫。

那麽,睡不着时可以做甚麽?若躺床后半小时仍无睡意,不应留在床上,反而要走出房间,做些不会令自己紧张的事,以培养睡意,并且把「睡床」和「失眠」的联繫切断。当感觉有睡意时,才回床上睡觉。

另外一个失眠人士的常见问题,就是「灾难化」失眠的后果,例如认为睡得不好,工作和生活必定遇上许多麻烦,甚至觉得自己会疯狂、死亡,他们也会不断看时钟,计算馀下的睡眠时间,但这些想法和行为,只会令自己更紧张、更睡不着。这时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些想法,问问自己,以往睡得不好的时候,第二天能否如常工作?旅行时失眠,是否依旧玩得尽兴?

陈小姐与临床心理学家会面后,慢慢调整自己的想法,接受了每个人都有失眠的时候,不再不断查看时间;她也改变了自己的习惯,不再在床上工作,只在睡意出现时躺床;她亦有听从心理学家的意见,午间下楼散步,透过吸收阳光调整生理时钟。两个月后,她的状况大有改善,虽然偶尔失眠,但她不再因而恐慌。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4045

(承蒙 东周刊准予转载, 谨此鸣谢)